【原創】黃桷樹下的山城
原標題:【原創】黃桷樹下的山城
黃桷樹下的山城
◎引
我不曾見過祖母,僅是聽父親追憶、聽母親追憶;我亦許多年不曾回返重慶,隻聽說重慶陸陸續續變化很多,青石板階梯少瞭,黃桷樹少瞭,解放碑矮瞭,朝天門碼頭也徹底改模樣瞭。
我居住重慶那會兒年紀很小,而離開重慶的時間則很早,這城市留給我的記憶,很少;但我清楚記得,曾經,重慶到處是高高低低的黃桷樹,尤其爬坡上坎路途中,一條陡長青石板階梯,幾乎每逢折轉,就有那麼一棵粗壯繁茂的黃桷樹。
(初春,重慶鵝嶺公園中的黃桷樹與繩橋)
舊日裡,那樣的轉角黃桷樹下,似一定搭配有一個簡易茶攤,而這簡易茶攤中賣的,一定是重慶人最愛的老蔭茶。
我的祖父母便是在這樣一間茶鋪中相識,那是一九四六年,一個山城尋常的悶熱酷夏,十七歲的祖母扇著手絹下坡,十九歲的祖父坐著滑竿上坎,兩人巧莫巧焉,都選擇在同一株黃桷樹下歇腳納涼。
(滑竿,一種川東地區舊時常見的人力交通工具)
祖母擦汗的間隙瞥瞭祖父一眼,如若放在小說中,她或許該看見祖父恰恰也在瞧她,然後兩人相視失笑,一段浪漫就此展開;然而現實是,祖父很快自顧自地喝完茶水,重新坐上滑竿離去——那一年,祖母尚在女子師范念書,這條兩人偶遇的道路,連著她的學校與她的傢戶。
雖然遺憾沒能“墻頭馬上遙相顧,一見知君即斷腸”,但《增廣賢文》說:“命裡有時終須有”,祖父,則正是祖母的“命裡有”;因為祖母放暑假回傢不久,傢裡來瞭個做媒的,拿著張方方正正的小照問她樂不樂意,那張小照上的年輕大學生,恰恰,便是祖父。
我不曾見過祖母,僅是聽父親追憶、聽母親追憶。據說祖母從不承認她當初在黃桷樹下對祖父有什麼心動,但她卻十分喜歡講述黃桷樹下的這場偶遇,也常常說,因為在黃桷樹底見過一面,所以後來看到媒人手中相片,便自然而然答應下來。
一切,就這樣順理成章地繼續瞭。山城內外,多的是高坡長梯,年輕人喜歡四方登臨覽勝,也沒太多講究,走累瞭便隨意歇歇,於是乎,他們最經常閑聊的地方,往往仍是各處轉角黃桷樹下的簡易茶鋪。
(重慶附近遊覽勝地之一:釣魚城遺址)
一九四七年開春,兩人成婚不久,看完電影,逛至重慶著名的白玫瑰餐廳吃晚飯。這天祖母很開心,餐廳樂隊奏的都是她喜歡的曲子,雖然報紙上說北方又開始打仗,可畢竟距離重慶還很遠,她並不過多擔憂鞭長莫及的東西;但祖父顯然心不在焉,全程都敷衍應付,時常答非所問。
好端端的晚餐變成為潦草結束。祖母一貫脾氣急,返程路上,逮著個周圍人少的機會,她就單刀直入質問祖父“態度惡劣”的原因——是的,多年後她偶爾向我父母提起這一段質問時,別的用詞都會變,唯獨這四個字評價從來不變。
祖父猶豫吞吐著,憋瞭好半天才講出:原來他有個遠房表親要學醫,想借祖母陪嫁的幾套醫書,他希望祖母同意。
這話是有些緣由的。祖父母本籍各屬重慶鄰郊兩個縣份,祖母傢一直是讀書人,不少親戚原已定居重慶,幾年前日本飛機轟炸得太厲害,才又遷回鄉下避難,祖母自幼學古琴和國畫,雖是女孩兒,到瞭年紀,也同樣被送進重慶念書;而祖父傢則屬於歷代史書上寫的“世力農”那種門戶,這一輩兄弟六個,惟獨送他一人來城裡上瞭學,整體論傢底,遠遠遜色於祖母。
結婚時,祖母依習俗由娘傢送嫁去祖父本籍縣的宅舍,那隊伍,足排瞭兩裡地長,祖父傢的鄉人從那時就有閑言碎語,說祖父將來,八成是個怕老婆的。
故如今言及這陪嫁物件的問題,祖母很明白,祖父好面子,多半已經跟人拍瞭胸脯、滿口答應,但她作為讀書人,尤其看重書籍,特別那個年代,她陪嫁的書冊,皆是傳承幾代的傢藏古籍,她當然老大不樂意。
由此,兩人開啟瞭生平第一次大爭吵,誰也說服不瞭誰,一路的黃桷樹、一路的老蔭茶攤,兩人都似雲遮霧蔽,沒誰留心,甚至沒誰看見。
後來終究,書是借瞭出去,並且如同祖母預言的那樣,借書的人是“有借無還”,再也沒提過這樁事體。至於兩人怎麼達成一致借出去的,祖母和祖父的說法永遠不同:祖父說,是他寫下保證書,簽字畫押才拿到書冊;祖母則說,祖父先斬後奏,她是不得已,聽之任之瞭事。
……
也許,就是這第一次大爭吵奠定瞭基調,此後數十年間,祖父母的大爭吵,似乎都離不開書、書、書。
(中華書局2006年版《續夷堅志》內頁)
第二次大爭吵是解放後,五十年代,傢裡來瞭人,說哈爾濱要籌建工業大學,因為祖父的學歷和專業,特別邀請他前往東北執教——這,成為他們第二次大爭吵的導火索,一個要走,一個要留,而走與留的焦點,再次對準瞭:書。
祖父想走,但祖母舍不得她剩下那些陪嫁的書,彼許年代,裝箱托運那麼多古籍,誰也無法擔保途中不會損傷或者遺失。這一次,祖父妥協瞭,他們之後的半輩子,未曾到過東北,也未曾離開重慶——他們隻選擇瞭在傢鄉任教。
傢鄉任教原本也是不錯的。那個年代知識分子少,他們和其他幾名教師,被分配在一幢漂亮的二層小樓內居住,小樓依山而建,房前不遠便有幾株綠油油的黃桷樹,房子的階梯設在屋外,是一道優雅的石料弧梯。
也就是在這幢小樓中,我的父親和姑姑,降生自動填充機人世。
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祥和美好,然而,第三次大爭吵到底還是出現瞭。隻是這一次,誰也不是針對誰,與其說是爭吵,更不若說是嚎啕。
——那是在十年特殊時期。當時,重慶開始瞭武鬥,做過戰時陪都的山城,兵工廠林立,大概除瞭飛機,各式裝備一應俱全,連坦克亦曾上街助威。
有一天傍晚,祖父母居住的教師小樓周圍山上,機槍密架,大約是幾股派系選瞭這附近地界準備開戰。眼瞅就要爆發槍林彈雨,幾戶教師傢庭慌忙攜老扶幼逃躲往學校——待到次日歸傢,漂亮的二層小樓,連帶綠油油的黃桷樹,已經被不知什麼人放的烈火,燒成斷壁枯枝。
祖母一下子不省人事。祖父倒還有幾分清醒,連忙請同事協助照看祖母,自己則奔進焦土堆中撥翻找尋希望,但一切,都隻是徒勞。
等祖母蘇醒過來,她沉默瞭良久,呆呆地守著,望著,盼著,直到目睹祖父從殘垣中空手返歸,她才猛然松張嗓子,大聲哭泣,哭泣中的言語,是責怪祖父,也責怪自己,為什麼不把陪嫁書冊一並搬到學校去……
這自然是氣話、是蠢話,誰能在機槍環繞的倉促中,抗抬上那幾大箱子沉甸甸的書本書冊呢?祖父本也處在憤惱之中,哪能容忍這樣的無理取鬧?他遂毫不客氣地、當著子女的面,和祖母爆發瞭沖突。
沒幾天,在臨時寄居的學校宿舍裡,祖母趁祖父帶孩子們外出的機會,吞硬幣自殺。幸得隔壁學生發現,才好歹救回條命來。
但祖母的身體便此無法遏阻地急轉直下。
據我父親回憶,祖母的嘴一直很碎,很厲害,但從她患病開始,祖父再沒對祖母的任何指責還嘴,無論是祖母喋喋不休絮叨她還有醫書被借走沒歸還,抑或冷冷冰冰譏諷祖父傢小門小戶,整個宅子還不如她娘傢門口的臺階寬大。
諸如此類,祖父都隻是溫溫脈脈地笑著說:
“行瞭,老太婆,好咯好咯,莫氣著自己。”
就這樣,一人吵著,一人哄著,嘟嘟囔囔不停,連往醫院診病,均是如此,祖母行動吃力,又死爭面子不肯讓旁人背馱,定要一面艱難蹣跚地挪行,一面氣喘籲籲抱怨去醫院這條道上,渾沒個茶攤啥的供她歇腳、納涼。
辛苦拖過些年頭,祖母終究辭世,再遲些歲月,祖父病病殃殃,也即駕鶴歸去。
(重慶鵝嶺公園)
我不曾見過祖母,僅是聽父親追憶、聽母親追憶;我亦許多年不曾回返重慶,隻聽說重慶陸陸續續變化很多,青石板階梯少瞭,黃桷樹少瞭,解放碑矮瞭,朝天門碼頭也徹底改模樣巧克力成型機瞭。
某天興致偶生,我問父母,是否見過祖父、祖母初遇的那棵黃桷樹。
父粉狀成型機親搖頭,說它早已因擴路被砍除。
母親補充道,白玫瑰餐廳他們倒見過;八十年代初,她和我父親新婚不久,曾慕名專程去瞭一趟,結果失望透頂,餐廳止存剩一個陰暗破舊的地下室,咖啡很淡,像是摻多瞭水;咖啡杯倒是很“稠”——黏黏乎乎地,像是沒洗幹凈。
作者簡介
加菲貓尾,漂泊在帝都的底層金融民工,一直很二,偶爾文藝。
圖片來源:作者提供
本版編輯:阿姬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
聲明: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,除搜狐官方賬號外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場。
閱讀 ()
- Dec 28 Thu 2017 14:03
巧克力成型機 想買蛋糕切割機有推薦的機械廠商嗎?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